随着“双减”后的首个寒假来临,学子们开启了“放假模式”。这个寒假,究竟应该怎么规划,才能助力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寒假呢?本期,我们特别邀请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专家团队,给与专业指导和建议,引导每一个家庭,在做好三个“关注”——关注自主发展、关注亲子陪伴、关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好好利用假期这一留白的时间,培养学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兴趣,增强体质,为未来的发展积蓄更强大的力量。
作为“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寒假,尤其是疫情初散的当下,这个假期有着一些独特的意义,也注定会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新的体验。在没有学科类培训班“加持”“代管”的日子里,孩子们应该如何过个愉快充实、温馨祥和的假期?家长们又该做些什么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成长?给家长和学生如下建议。
要有主动担当认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双减实施后,孩子学业上松绑了,这对父母是极大的考验,必须履行好陪伴、管理和督促的责任。
真正优秀的父母,不在于为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双减不减父母的担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父母的责任不能减。教育孩子不能只有简单的经济投入,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智力、陪伴、学习、沟通的投入。
寒假是孩子休息调整、自主发展的重要阶段。家长需要尊重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根据其兴趣和爱好,与孩子一起制定一张寒假计划表;还可以跟孩子制定一个电子产品使用公约,控制时长,健康上网,保护视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做一个守约有信用的人。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计划一定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商量制订,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学习计划是具体可操作的,如每天早上朗读半小时,两天完成一篇读书笔记等,过程具体可操作;再次,学习计划中写有自我鼓励和家长鼓励的话语,用耐心和信心去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全家人可以在一起规划家庭新年梦想清单。一份小清单,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家庭责任心、参与感,由孩子组织、策划、实施、呈现,锻炼孩子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个活动也能凝聚一家人的心,增进家庭成员情感,让家庭成员更有责任感、存在感和幸福感。
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作为父母,我们未必需要做孩子学习上的全科教师,也未必需要给孩子多少物质上的锦衣玉食。我们只需要拿出多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给予孩子更多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假期是家长与孩子亲密接触、共同成长的最佳时机。寒假能和孩子长时间在一起,要当成修炼的好机会。加强亲子陪伴,亲自养育:一起阅读、一起锻炼、一起活动、一起交流、一起做饭,皆可作为亲子活动实施项目。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聊生活,聊成长,聊兴趣爱好,真正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言传身教,陪伴成长,给予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三观形成、习惯养成、品行修炼都需要父母的全程参与和正确指导。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的安全感所在。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孩子更能够自信地探索未知,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他们学习的时候,我们在一旁安静地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他们运动的时候,我们参与其中,一起奔跑,或充当陪练;他们失败的时候,我们张开双臂拥抱,给予一些安慰和指导;他们成功的时候,我们分享他的喜悦……亦或是当他们缺少一个棋友的时候,我们可以跟他下一局棋,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在棋盘的方寸间让亲子陪伴更有质量,启发生命成长的力量。
要关注孩子全面发展
父母不能再唯分数论,要想办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创新意识等等。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家庭教育,则服务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老师承担学校教育的责任,家长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真正做到家校共育,受益的就是孩子。
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会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只有拥有完整人格的人才能把控全局,步步为营。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可以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入手,结合春节这一传统文化习俗,快乐启航,一起奔向多彩的寒假。
传承红色基因
引导孩子学唱一首红色歌曲、观看一部红色电影,学习爱国人物的事迹,感受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喜迎冬奥
利用寒假学习冬奥知识,并以“喜迎冬奥”为主题设计绘画或手抄报作品。
弘扬传统文化
积极参加写春联、剪纸、画年画、猜灯谜、唱传统民谣、学习民间艺术、学唱戏曲、包饺子等传统文化民俗活动,了解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同时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预防传染病,注意食品安全。
劳动实践
一、二年级学生学会自己系鞋带,学会铺床,叠被子,以及整理自己的小书桌;三、四年级学生学会打扫并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能够洗刷餐具,学会择菜、洗菜、淘米等;五、六年级学生为家里的年夜饭添一道菜,合理规划“压岁钱”花费。
一个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既拥有恪守职责、眼中有光的老师,又拥有以身作则、永不缺位的家长。今年,《家庭教育促进法》已全面实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要共同把握育人的时机和节奏,家校社协同努力,尊重孩子、关爱孩子、帮助孩子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