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首先要学会掌握不同的说明方法,学会鉴别说明方法是什么,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说明文阅读理解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鸟笼中消失
申赋渔
①1914年9月1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玛莎于当日下午1时,在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玛莎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
②可谁又能相信,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呢。
③仅仅100年,漫长,却又如此短暂。
④那是1813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3天。这位当时最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⑤这时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是当时人类总数的5.5倍。
⑥可是,欧洲人来了。
⑦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磺,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坐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杀、炮轰、放毒、网捕……发挥人类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捕杀旅鸽不仅为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是为了取乐。
⑧曾经,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了5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射杀了500只。他们把这些罪恶的数字一一记录下来——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⑨1878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人们都清楚这一点,可是密歇根州的枪声从未停止过。这一年,密歇根州人为了6万美元的利润,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鸽筑巢地,捕杀了300万只旅鸽。两年之后,曾经遮盖整个天空的鸟群,只剩数千只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人类忙于相互屠杀时,世界上最后的旅鸽死在了它的鸟笼里。
⑩灰色的后背,似乎还有些发蓝,鲜红的胸脯,像一团火在燃烧,绚丽迷人的玛莎,站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可是,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吃,不能鸣叫了。
⑪懊丧的美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⑫纪念碑只是一块冰冷的石头。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⑬在旅鸽纪念碑下,环境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哀伤地叹息道:“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10年后,只有最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
1.请按照文中的时间顺序,概述旅鸽在百年间灭绝的过程。(4分)
2.本文多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文中摘录一处,并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说明作用。(3分)
3.有人提出,以“最后一只旅鸽”为标题比原来的“在鸟笼中消失”更适合本文。试比较它们,你觉得哪个标题更好?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的理由。(4分)
4.第11段中说“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由此产生的联想和感受。(4分)
【答案】
1.1813年(十九世纪初),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但欧洲人破坏旅鸽栖息的环境,猎杀旅鸽。到了1878年(十九世纪中后期),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见不到成群的旅鸽,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捕杀旅鸽,旅鸽数量急剧减少。1880年,旅鸽只剩下数千只了。1914年,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在鸟笼中死亡。
2.示例: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这句话运用详细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人为干预物种灭绝的速度如此触目惊心。
3.示例1:我觉得以“在鸟笼中消失”为题更好,旅鸽在百年后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因为人类的滥杀,由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儿到最后的灭绝,给我们极大的警示。最后一只旅鸽玛莎是在鸟笼中消失的,说明当时已经没有野生的旅鸽了,这是一个更加触目惊心的事实,而若用“最后一只旅鸽”为题,则表达不出这层含义。示例2:我觉得以“最后一只旅鸽”为题更好,点明了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旅鸽百年悲剧命运令人深思,强调最后一只,更发人深省,也与文章中的玛莎所受的关洼相呼应,而以“在鸟笼中消失”为题却看不出是何种鸟类,消失是否是全部灭绝,意思不够明确。
4.比如水塘里的青蛙,因为人们的滥捕滥杀,数量在急剧下降。而它们是一些害虫的天敌,因为它们数量的减少,导致害虫数量的激增,于是人们大量使用剧毒农药,使得大米含药量大增,从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这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挖掘坟墓。 (意思对即可)
关键词: 在鸟笼中消失 参考答案 在鸟笼中消失参考答案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