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7日,我国在文昌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以“一箭22星”方式发射22颗商业卫星。这22颗卫星中,有一颗特别受湖北人关注,它就是武汉大学牵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研制的“启明星”微纳卫星。
“启明星”个头很小,整星重量约为19kg,但它集成的功能却很多。它是我国首颗可见光高光谱和夜光多光谱多模式在轨可编程微纳卫星,白天能够获取32谱段高光谱地球表面地物影像,能够分析水体主要污染物,为水体环境监测提供预警;夜间能够获取8谱段夜光地球表面影像,更准确分析灯光与经济关系,研究光污染对健康影响。它还能获取红外遥感影像。
“启明星”微纳卫星是华中首颗“学生造”卫星,缘起于武大学生的想法,研制于武大学生的实践,服务于武大师生的未来。
2019年9月,在武大一次论文答辩会上,有学生提到有很多新想法,得不到想要的数据去验证。武大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金光教授与学院巫兆聪教授商量,武大遥感学科排名世界第一,但以往研究很依赖国外数据,为何不研制自己设计的卫星,按自己需求获取遥感数据?
“启明星”研发之初就决定让在校学生当主角,共有50多名武大学生参与,其中本科生就有20名左右。
学生宋宇飞在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收获时谈道:“我月初就来到文昌发射基地,参与了星箭组合前的最后测试,见证了卫星发射的全流程,看到长征八号一飞冲天,听到一句句‘遥测信号正常’,我的内心激动得无与伦比,‘启明星’带着我们的期许遨游太空,希望它将来能为武大发展、为中国的遥感事业发挥重要作用。”
学生李津津说:“我主要研究方向是夜光遥感,能够参与‘启明星’卫星夜光相机的辐射定标工作我非常自豪。更荣幸的是我的建议得到老师和团队的肯定,使‘启明星’卫星成为全球第一颗具有8个波段夜光相机的卫星。研制过程中我最大的感触是理论与实践有很大差距,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想法最终得到实现,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