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作日下午5点,东城区一家培训机构门口陆续有家长领着孩子走出。门口的玻璃窗广告栏中,张贴着印有“初高中自习室”“共享教室”字样的纸张。记者以家长身份向前台工作人员咨询怎么自习、怎么收费,却被告知孩子目前无法进教室上自习。“教室里有学生在上课,得等学生都走了才能进入。”当被问到课程内容时,这名工作人员谨慎地表示,有美术、书法等课外培训课程。
有英语课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对方称“不提供学科类授课,但不会管你在自习室里干什么”。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关于自习室这项服务,该培训机构只提供场地,至于学生在自习室学什么、怎么学,机构不做干涉,“你把孩子和老师带过来在我们这儿上英语课,没有问题,我们把场地租给你,一个课时300元。”
打着共享自习室的幌子,为学科类培训提供场所的行为逐渐浮出水面。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多家培训机构,多数机构表示暑期教室已满,但也有部分机构表示可以为数学、英语等学科类培训提供场地,有的以课时为单位收费,一节课收取300元至500元不等;有的按时间算钱,一小时200元左右。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自习室还没有完备的行业标准去监管其有序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可认为,亟须有关部门加强监管,通过提前备案、完善社会信用评价机制、制定行业统一标准等手段,维护共享自习室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落实“双减”政策,巩固“双减”成果。(实习记者 何蕊)